校园大使履职记① | 陈爱琴:从见证到参与的成长觉悟

2024-10-17     浏览量:201

开栏语

金秋十月,“校园东莞日”首次走进北大、清华,用满满的诚意和给力的岗位,成功地将东莞印记刻在了国内两所最顶尖的高校里。在这个过程中,年轻的“东莞校园大使”们一路参与,为东莞元素在各高校里持续传播、发酵默默付出,成为了校地之间名副其实的桥梁和纽带。值“校园东莞日”即将周岁之际,我们将留出篇幅给这些年轻的“东莞校园大使”们,并透过他们的故事,回顾这一年的成长点滴。

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(李兆基楼)旁,有家下沉式的咖啡厅。得知“家里人”来了,正在北大攻读阿拉伯语的莞籍大三学生陈爱琴,特意在紧张的课程中挤出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请“家里人”喝上了一杯北大的咖啡。

“我是咱东莞的校园大使,‘家里人’来了怎么着都要见一见、聊一聊,汇报一下履职的情况。”陈爱琴笑着说。

"我们总是被东莞'偏爱'着"

10月9日下午4点,陈爱琴如约来到了咖啡厅,看到“家里人”的她显得非常开心,远远地就挥着手打招呼。来到卡座边放下背包后,她并没有立即坐下,而是去到了咖啡厅前台,取出给“家里人”准备的北大文创小礼物。礼物不贵,但每一位“家里人”都很喜欢。

陈爱琴准备的北大文创小礼物。


“没关系的,我也经常带咱东莞的潮玩给同学们的,同学们都很喜欢,这次得知咱东莞到学校搞活动(‘校园东莞日’),不少同学都卡着点去赶‘潮’呢。”陈爱琴说。

这次“校园东莞日”来到北大,也让陈爱琴小忙了一阵,尤其是北京大学就业公众号的信息推文发出后,陆续就有不少同学向陈爱琴咨询了解东莞。

陈爱琴(左一)。


“比如说东莞的城市名片,特色美食,产业特点等等,大家从推文中了解到,现场的一些活动环节,需要回答一些关于东莞的问题,才能领到咱的礼品,所以都提前做了一些功课。”说到这儿,大家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,陈爱琴语气中的自豪感是满满的。

说起履职话题,陈爱琴总感觉自己得到的比付出的要更多。“比如暑假的实习,我就被‘偏爱’了,去到了非常锻炼人的市委办学习历练,平时‘家里人’(相关职能部门)也一直很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。而我感觉自己为家乡做的事,其他的莞籍学子也都在做。”陈爱琴非常谦虚地说。

陈爱琴(左三)。


实际上,陈爱琴的履职经历,并不像她自己说的那么云淡风轻。除了在繁忙的学业中很好地履行了“东莞校园大使”的基本职责外,她还多次在校地的互动联络中有着出色的表现,包括她提出的北大学子来莞交流、实习的相关建议,也得到了职能部门的认可和采纳。

"我们更要成为东莞成长的参与者"


陈爱琴并非土生土长的东莞人,她是在完成小学学业后,才来到父母身边在莞就读,但在她的认知里,东莞就是她的故乡。

“至今为止,最高光的时刻在东莞,最感动的事也是在东莞,东莞不仅见证了我的成长,也给予了我足够的成长养分。”说到这,陈爱琴不自觉地分享起了她最为难忘的东莞感动。

“高考前三个月,我的语文成绩出现了较大的浮动,心理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。我也没想到,学校的老师们竟然比我还敏锐,尤其是我的语文老师,不仅在心理上开导我,还专门给我‘开小灶’,每天都抽出固定的时间解决我学习中遇到的难题。”陈爱琴回忆。

陈爱琴与语文老师探讨作文。


“我非常清晰地记得,毕业聚餐那晚,同学们都很尽兴,我也一时间忘记了语文老师约定的‘小灶’时间,待回过神后才发现,老师正拿着作文本在狂欢的人群里挨个挨个地找我。将作文本交给我后,他并没有生气,而是让我好好珍惜这次难忘的毕业聚餐,回去后再看作文。我无法忘记那晚他满场找我的身影,更无法忘记作文本上的条条批注和祝语。”陈爱琴告诉记者,在东莞的成长过程中,类似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,这也是为何“东莞是故乡”的重要原因。

至于未来,陈爱琴直言自己希望能将所学回馈东莞。“父亲经常念叨,他见证了当年深圳的成长,而我就和他当年走过的路一样,陪着东莞、见证东莞的一路成长。其实,他说的不完全对,我觉得我们更要成为东莞成长的参与者,我觉得‘校园大使’就是我成为参与者的起点。”陈爱琴说。